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瘭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瘭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疒 部 16画 正文・午集中

正文・午集中

疒部

16画,

U+762D

𤼄

康熙字典原文

古文: 𤼄

廣韻》:甫遙切;《集韻》:𤰞遙切,𡘋音猋 —— 瘭疽,病名。千金方》:肉中忽生點,大者如豆,細者如黍粟,甚者如梅李,有根,痛傷應心,久則四面腫泡,曰瘭疽。後漢・鮮𤰞》:中國之困,胸背之瘭疽。

又,通作漂。莊子・則陽篇》:漂疽疥癰。

又,《集韻》:匹妙切,音勡 —— 義同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

〔瘭〕字拼音是biāo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票,五行属

〔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iāo] ⑴ 〔~疽〕手指头肚儿急性发炎化脓的病,严重者会引起末节指骨坏死。中医称“蛇头疔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