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瘡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瘡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疒 部 15画 正文・午集中

正文・午集中

疒部

15画

U+7621

康熙字典原文

古文: 創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初良切;《正韻》:初莊切,𡘋音瑲。玉篇》:瘡,痍也。集韻》:痏也。韻會》:瘍也、痍也。釋名》:瘡,𢦤也 —— 𢦤毀體使傷也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所惡成瘡痏。【註】創痏謂瘢痕。南史・宋武帝紀》:虎魄療金瘡。

又,《集韻》:[⿰石󰕀]霜切,義同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

〔瘡〕字拼音是chuā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倉

〔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huāng] ⑴ 伤口;外伤。也作“創”。《玉篇•疒部》:“瘡,瘡痍也。古作創。”⑵ 溃疡;疮疖。《集韻•唐韻》:“瘡,瘍也。”⑶ 喻指痛苦。唐杜甫《壯遊》:“上感九廟焚,下憫萬人瘡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