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烓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烓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wēi

火 部 10画 正文・巳集中

正文・巳集中

火部

10画

U+70D3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:烏攜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淵畦切,𡘋𤮰玉篇》:行竈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一曰明也。

又,《廣韻》與𧟼同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𡘋犬穎切,音頃。博雅》:明也。

又,一曰小竈。爾雅・釋言》:煁烓也。【註】今之三隅竈。【疏】烓者,無釜之竈,其上燃火,謂之烘。本爲此竈,上以燃火、照物,若今之火爐也。

又,《唐韻》:口迥切,音褧。說文》:亦行竈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犬繠切;《韻會》:丘癸切,𡘋音頍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於避切,音恚 —— 義同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烓,明也。【註】烓,口類反。

又,《集韻》:涓惠切;《韻會》:古惠切,𡘋音桂。集韻》:明也。通作昋、炅。

又,《集韻》:口定切,音絅 —— 小竈也。

又,《類篇》:一決切,音抉 —— 亦明也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

〔烓〕字拼音是wē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火、圭

〔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wēi] ⑴ 古代一种可移动的火炉。⑵ 明。⑶ 姓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