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原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:子仙切;《韻會》:將先切,𡘋音煎 —— 水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蜀郡綿虒縣玉壘山,湔水所出。
义又,手瀚也、灑也、傍沾也。《戰國策》:汙明見春申君曰:君獨無意湔袚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側前切,音箋。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子賤切,音箭 —— 義𡘋同。
又,《集韻》:則旰切,音贊 —— 與灒同,汗灑也。
又,《廣韻》:昨先切,音前 —— 湔胡,藥名。
康熙字典注解
〔湔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湔〕字拼音是ji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前,五行属水。
〔湔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前声。本义是水名。湔水,在四川。
〔湔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ān] ⑴ 洗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