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湓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湓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pén

水 部 13画 正文・巳集上

正文・巳集上

水部

13画,

U+6E53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蒲奔切;《集韻》:步奔切,𡘋音盆 —— 水名。地理通釋》:潯陽縣,本湓城。〈唐志〉:江州有湓城戍。何晏《九江志》:靑湓山有井,形如盆,因號湓水,城曰湓城,浦曰湓浦,江州故有湓江。一曰水涌也。前漢・溝洫志》:河水湓溢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普悶切,音噴。蒼頡篇》:湓,水聲也。郭璞〈江賦〉:湓流雷煦而電激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蒲悶切,音坌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博雅》:漬也。亦作盆。通雅》:湓溢,滿起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芳問切,音瀵 —— 義同。或作㖹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湓〕字拼音是pé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盆,五行属

〔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pén] ⑴ 〔~水〕今中国江西省龙开河的古称。⑵ 水等向上涌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