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檀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檀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tán

木 部 17画 正文・辰集中

正文・辰集中

木部

17画,

U+6A80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徒干切;《集韻》:唐干切;《正韻》:唐闌切,𡘋音壇。說文》:木也。詩・小雅》:爰有樹檀。【註】善木。〈鄭風〉:無折我樹檀。【註】强韌之木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中車輻。

又,《本草》:紫檀白檀。綱目》:總謂之旃檀。

又,州名。前漢・地理志》:白檀縣,屬漁陽郡,唐置檀州。

又,姓。統譜》:齊公族有食瑕丘檀城,因以爲氏。

又,《集韻》:時戰切,音善 —— 人名。春秋饔人檀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

〔檀〕字拼音是t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亶,五行属

〔檀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亶( dǎn )声。本义是木名。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,时无定指。常指豆科的黄檀,紫檀(即红木。

〔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án] ⑴ 落叶乔木,木质坚硬,用于制家具、乐器(亦称“青檀”)。⑵ 浅绛色⑶ 〔~香〕常绿乔木,产在热带及亚热带,木质坚硬,有香气,可制器物及香料,又可入药。⑷ 〔紫~〕常绿乔木,木材坚硬,带红色,可制贵重家具或工艺品。⑸ 姓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