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榖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榖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木 部 14画 正文・辰集中

正文・辰集中

木部

14画

U+6996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、《類篇》:古祿切;《玉篇》:古斛切,𡘋音谷。說文》:楮也。詩・小雅》:爰有樹檀,其下維榖。【註】惡木也,《本草》作構。爾雅翼》:葉無瓣曰構。𡌨》:皮白者榖,皮斑者楮,蓋一物三名也。詳楮字註。

又,《書・咸乂〔《書》無「咸乂」篇。「亳有祥,桑榖共生于朝」是〈咸有一德〉內容。《書・咸乂》當為《書・咸有一德》〕:亳有祥,桑榖共生于朝。【孔傳】不恭之罰。

又,《山海經》:招搖之山,有木名迷榖,佩之不迷。

又,《類篇》:居𠋫切,音構 —— 義同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

〔榖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𣪊、木

〔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gǔ] ⑴ 木名。又称“构”、“楮”,即构树 paper mulberry。落叶乔木。新生枝密披灰色粗毛,具乳汁。叶阔卵形至长圆状卵形,叶端渐尖,全缘或缺裂。初夏开淡绿色小花,雌雄异株。果实圆球形,成熟时鲜红色,皮可制桑皮纸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