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搫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搫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手 部 14画 正文・卯集中

正文・卯集中

手部

14画

U+642B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薄官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蒲官切,𡘋音盤。說文》:搫擭不正也。又,《廣雅》:除也。

又,《唐韻》:薄波切;《集韻》:蒲波切,𡘋音婆 —— 亦除也。潘岳〈射雉賦〉:搫場拄翳。【註】搫者,開除之名。射者,除地爲場,拄翳於草也。六臣文選》作㨇。

又,披散也,一曰斂聚也。集韻》或作㩯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搫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pán、bān、pó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般、手

〔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pán] ⑴ 手不正。 [bān] ⑴ 古同“搬”,搬运。 [pó] ⑴ 清扫;扫除:“尔乃~场拄翳,停偅葱翠”。⑵ 披散。⑶ 敛聚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