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揫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揫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jiū

手 部 13画 正文・卯集中

正文・卯集中

手部

13画

U+63EB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卽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將由切,𡘋音啾。說文》本作𢱀,束也。增韻》:斂也。禮・鄕飲酒義》秋之爲言愁也〔註〕:愁讀爲揫。揫,斂也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聚也。馬融〈廣成頌〉:揫斂九藪之動物。

又,《集韻》:字秋切,音遒 —— 亦聚也。說文》引《》百祿是揫。今《》作遒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細也。斂物而細謂之揫。

又,《前漢・律歷志》作𩏶。別見韋部。

又,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揫,或作愁。引〈鄕飲酒義〉。〇【按】愁有揫音,非揫與愁通也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揫〕字拼音是jiū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秋、手

〔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iū] ⑴ 聚集:“~敛九薮之动物。”⑵ 束。⑶ 细小。⑷ 固。⑸ 古通“揪”:“忍终教束手囹圄,急提防劈面~拖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