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捨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捨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shě

手 部 12画 正文・卯集中

正文・卯集中

手部

12画

U+6368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書冶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始野切,𡘋赦上聲。說文》:釋也。正韻》:弃也。宋書・殷淳傳》:愛好文義,未嘗違捨。

又,姓。明洪武中,稅課大使捨敬。

經典省作舍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捨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捨〕字拼音是shě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舍

〔捨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hě] ⑴ 捨棄;放下。《説文•手部》:“捨,釋也。”⑵ 施予;布施。《玉篇•手部》:“捨,施也。”⑶ 离开。《玉篇•手部》:“捨,去也。”⑷ 佛教名词。梵文Upeksa的意译,也称“行捨”。指心境平静而无执着。《俱舍論》卷四:“心平等性,無警覺性,説名為捨。”⑸ 通“舍( shè )”。军行一宿。《吴越春秋•王僚使公子光傳》:“吴師敗而亡舟,光懼因捨,復得王舟而還。”⑹ 姓。《正字通•手部》:“捨,姓。明洪武稅課大使捨敬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