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㧺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㧺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手 部 12画 正文・卯集中

正文・卯集中

手部

12画

U+39FA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徒合切;《集韻》:達合切,𡘋音沓。說文》:縫指㧺也。一曰韜也。或作𩎽

又,《集韻》:託合切,音塔 —— 冒也。一曰摹也。或作搨,又作搭。

又,《韻會》:託盍切,音榻 —— 義同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㧺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沓

〔㧺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à] ⑴ 指套。古时缝纫,用皮革作箍套在指上以防针刺。《説文•手部》:“㧺,縫指㧺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縫指㧺者,謂以鍼紩衣之人恐鍼之栔其指,用韋為箍,韜於指以藉之也。”《四分律》卷五十二:“針縫衣患指痛,佛言聽作㧺。彼以寶作㧺,佛言不應爾。”⑵ 套子;护套。《説文•手部》:“㧺,韜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射韝亦謂之臂㧺。”王筠句讀:“㧺,要皆套物之物,故通其名。㧺,今謂之套。”《玉篇•手部》:“㧺,韋韜也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