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拳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拳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手 部 10画 正文・卯集中

正文・卯集中

手部

10画,

U+62F3

𢮙,㩲

康熙字典原文

古文: 𢮙 、 㩲

唐韻》:巨員切;《集韻》:逵員切,𡘋音權 —— 手也。玉篇》:屈手也。前漢・鉤弋倢伃傳》:武帝巡守過河閒,召至,女兩手皆拳,上自披之,手卽時伸,號曰拳夫人。

又,《廣雅》:拳拳,憂也。一曰愛也。又,勤懇也、恭也。前漢・貢禹傳》:不勝拳拳,不敢不盡愚心。【註】忠謹之意。亦作惓惓。

又,奉持之貌。禮・中庸》:得一善則拳拳服膺,而弗失之矣。

又,姓。衞大夫拳彌。

又,《集韻》:苦遠切,音綣。又,驅圓切,音弮 —— 𡘋奉持貌。

又,與弮同。前漢・司馬遷傳》:士張空拳,冒白刃。【註】拳,弓弩弮也。言矢盡,故張弩之空弓,非空拳也。

又,已袁切,綣平聲 —— 力也。詩・小雅》:無拳無勇。徐邈讀。

又,通作捲。見捲字註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拳〕字拼音是quá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龹、手,五行属

〔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uán] ⑴ 屈指卷( juǎn )握起来的手⑵ 徒手的武术⑶ 肢体弯曲⑷ 量词,用于拳头打人的动作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