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慊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慊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心 部 14画 正文・卯集上

正文・卯集上

心部

14画,

U+614A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古簟切,音歉。廣韻》:恨也。玉篇》:切齒恨也。集韻》:意不滿也。

又,通作謙。禮・大學》:此之謂自謙。【註】讀爲慊。慊之言厭也,謂誠意自足。【朱註】快也、足也。

亦通作嗛。荀子・榮辱篇》:臭之而無嗛於鼻。【註】與慊同。史記・文帝紀》:天下人民,未有嗛志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詰叶切;《韻會》:乞協切,𡘋音匧。集韻》:足也。或从口。莊子・天運篇》:盡去而後慊。

又,《集韻》:苦兼切,音謙 —— 意不足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賢兼切,音嫌。說文》:疑也。或省作兼,或通作嫌。前漢・趙充國傳》:媮得避慊之便。【師古註】慊,亦嫌字。

又,《集韻》:離鹽切,音廉。說文》:帷也。或从巾、从廉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

〔慊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iàn、qi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忄、兼,五行属

〔慊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心,兼声。( xián )。本义是嫌疑。

〔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iàn] ⑴ 不满,怨恨。 [qiè] ⑴ 满足,满意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