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宵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宵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宀 部 10画 正文・寅集上

正文・寅集上

宀部

10画,

U+5BB5

𣆺

康熙字典原文

古文: 𣆺

唐韻》:相邀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思邀切;《正韻》:先彫切,𡘋音消。說文》:夜也。从宀。宀,下冥也。肖聲。書・堯典》:宵中星虛,以殷仲秋。【註】陽氣消也。詩・召南》:肅肅宵征。周禮・秋官・司寤氏》:禁宵行者。【註】宵,定昏也。

又,《莊子》〔註〕:不由明坦之路曰宵。

又,小也。禮・學記》:〈宵雅〉肄三。【註】宵之言小也,習〈小雅〉之三。

又,宵行,蟲名,如蠶,夜行,喉下有光如螢。詩・豳風》:熠耀宵行。

又,與綃通。儀禮・士昏禮》:姆纚筓宵衣。【鄭註】宵,讀如素衣朱綃之綃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宵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宀部

〔宵〕字拼音是xiā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宀、肖,五行属

〔宵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宀( mián ),肖声。从“门”表夜间昏暗。本义是夜晚。

〔宵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iāo] ⑴ 夜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