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啖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啖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dàn

口 部 11画 正文・丑集上

正文・丑集上

口部

11画,

U+5556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徒敢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杜覽切;《正韻》:徒覽切,𡘋音淡。說文》:噍啖也。前漢・王吉傳》:吉婦取棗以啖吉。

又,《荀子・王霸篇》:不好循政,其所以有啖啖常欲人之有,是傷國。【註】啖啖,幷吞貌。玉篇》同「噉」,《廣韻》同「啗」,《集韻》同餤、嚪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徒濫切;《韻會》:徒紺切,𡘋音憺。廣韻》:狂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噍也。

又,與淡通。史記・叔孫通傳》: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。【註】徐廣曰:啖,一作淡。如淳曰:食無菜茄爲啖。

又,姓。晉書・載記》:啖靑,氐羌名將。又,唐啖助,宋啖鱗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啖〕字拼音是d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炎,五行属

〔啖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炎声。本义是吃,咬着吃硬的或囫囵吞整的食物。

〔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àn] ⑴ 吃或给人吃⑵ 拿利益引诱人⑶ 古同“淡”,清淡。⑷ 姓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