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啄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啄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口 部 11画 正文・丑集上

正文・丑集上

口部

11画,

U+5544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竹角切,音涿。說文》:鳥食也。廣韻》:鳥啄也。詩・小雅》:率場啄粟。戰國策》:俛啄蚉䖟而食之。集韻》:通作噣。韻會》:通作啅。

又,剝啄。韓愈〈剝啄行〉:剝剝啄啄,有客至門;我不出應,客去而

又,《廣韻》:丁木切;《集韻》:都木切,𡘋音豰 —— 義同。集韻》:咮也。易林》:鳧得出沒,喜笑自啄;毛羽悅澤,利以攻玉。

又,《廣韻》:啄木鳥。

又,《正韻》:職救切,音晝 —— 與咮、噣同。韓詩外傳》:鳥之美羽句啄者,鳥畏之。前漢・東方朔傳》:尻益高者,鶴俛啄也。【註】師古曰:啄音竹救反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啄〕字拼音是zhuó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豖,五行属

〔啄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豖( chù )声。本义是鸟用嘴取食。

〔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uó] ⑴ 鸟类用嘴叩击并夹住东西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