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咆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咆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páo

口 部 8画 正文・丑集上

正文・丑集上

口部

8画,

U+5486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薄交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蒲交切,𡘋音庖。說文》:嘷也。玉篇》:咆哮也。廣韻》:咆哮,熊虎聲。淮南子・覽冥訓》:虎豹襲穴而不敢咆。

又,潘岳〈西征賦〉:出申威於河外,何猛氣之咆勃。【註】怒貌。

又,與炰通。炰烋,一作咆咻。左思〈魏都賦〉:吞滅咆咻。

又,《集韻》:皮敎切,音皰 —— 獸呼。

又,叶蒲侯切,音裒。劉楨〈魯都賦〉:畫藏宵行,俯仰哮咆;禽獸𥨥怖,失偶藏儔。

集韻》或作𡂘𠿙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咆〕字拼音是pá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包,五行属

〔咆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包声。本义是野兽吼叫。

〔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páo] ⑴ 猛兽怒吼:“熊~龙吟殷岩泉”。~哮(❶猛兽怒吼;❷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;❸形容人的暴怒喊叫)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