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冀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冀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八 部 16画 正文・子集下

正文・子集下

八部

16画,

U+5180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九利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几利切;《正韻》:吉器切,𡘋音驥。說文》:北方。从北,異聲。【徐曰】北方之州也。玉篇》:北方州,故从北。爾雅・釋地》:兩河閒曰冀州。廣韻》:九州名。晉書・地理志》:冀州,其地有險有易,帝王所都。舜以南北闊大,分衞以西爲幷州,燕以北爲幽州。

又,欲也。左傳・僖三十三年》:鄭有備矣,不可冀也。

又,姓。韻會》:晉大夫冀苪。

又,《韻補》叶苟起切,音已〔音己〕楚辭・九辯》:心搖悅而日𡴘兮,然惆悵而無冀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八部

〔冀〕字拼音是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北、異,五行属

〔冀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北,异( yì )声。本义是冀州。古九州之一。

〔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ì] ⑴ 希望⑵ 中国河北省的别称。⑶ 姓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