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俳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俳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pái

人 部 10画 正文・子集中

正文・子集中

人部

10画,

U+4FF3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步皆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蒲皆切,𡘋音牌 —— 俳優,雜戲。史遊《急就篇》:倡優俳笑,是優俳一物而二名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蒲枚切,音裴 —— 俳佪,亦作徘徊。淮南子・本經訓》:坐俳而歌謠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

〔俳〕字拼音是pá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非,五行属

〔俳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人,非声。本义是杂戏,滑稽剧。

〔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pái] ⑴ 古代指杂戏、滑稽戏⑵ 演杂戏的艺人⑶ 诙谐,玩笑,滑稽,幽默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