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㱙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㱙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xiǔ

歹 部 6画 正文・辰集下

正文・辰集下

歹部

6画

U+3C59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集韻𡘋與朽同。說文》:腐也。博雅》:敗也、臭也。禮・月令》:孟冬之月,其臭朽。【鄭註】朽,亦作㱙,《字林》云:腐也。

又,割也。列子・殷湯篇》:楚南有炎人之國,其親戚死,㱙其肉棄之,然後薶其骨。搜採異聞錄》作

又,㱙塗,國名。山海經》:大荒之中有山,名㱙塗之山。【註】㱙,音朽。楊愼外集》作󵀎塗,誤。

又,《集韻》:許救切,音嗅 —— 義同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歹部

〔㱙〕字拼音是xiǔ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歹、丂

〔㱙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iǔ] ⑴ 同“朽”。《説文•歹部》:“朽,㱙或从木。”段玉裁注:“今字用朽,而㱙廢矣。”《墨子•尚同上》:“至有餘力,不能以相勞;腐㱙餘財,不以相分。” [guǎ] ⑴ 同“咼(剮)”。剔肉。《列子•湯問》:“楚之南有炎人之國,其親戚死,㱙其肉而棄之,然後埋其骨。”殷敬順釋文:“㱙本作咼,音寡。剔肉也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