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朾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朾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木 部 6画 正文・辰集中

正文・辰集中

木部

6画

U+673E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宅耕切;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、《正韻》:除耕切,𡘋音橙。說文》:橦也。類篇》:楔也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蟲》:蠪朾螘。【郭註】赤駁蚍蜉。

又,《集韻》:唐丁切,音庭;又,當經切,音丁;又,除更切,橙去聲 —— 義𡘋同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湯丁切,音汀 —— 虛朾,宋地。左傳・成十八年》:孟獻子會於虛朾。【杜註】朾,音汀。

又,《集韻》:癡貞切,音檉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唐韻》:中莖切,讀若爭 —— 與丁同,伐木聲。

又,《五音集韻》:都冷切 —— 擊也。

又,《類篇》:都挺切,音頂 —— 棓也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

〔朾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chéng、chē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丁

〔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héng] ⑴ 〔~螘〕大赤蚁。亦作“虰螘”。⑵ 撞击:“三度征兵马,傍道~腾腾。” [chēng] ⑴ 春秋时宋国地名,在今中国河南省淮阳县西北。 [zhēng] ⑴ 伐木声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