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母投杼的意思解释
指曾参的母亲听到“曾参杀人”的传闻接连三次,便信以为真,投杼而走,谓流言可畏。
例句联以不明,虽有曾母投杼之疑,犹冀言者不信,以为国福。(《三国志 吴书 孙权传》)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指流言可畏。
典故春秋时期,鲁国有一个与大思想家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,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:“曾参杀了人。”曾母回答说:“我儿不会杀人。”照常织布。没多久又有人跑来误传曾参杀了人,这时曾母害怕,就投杼逾墙而走。
曾母投杼的词典解释
词语解释
⒈ 指曾参的母亲听到“曾参杀人”的传闻接连三次,便信以为真,投杼而走,谓流言可畏。
国语辞典
曾母投杼[ zēng mǔ tóu zhù ]
⒈ 曾母,指曾参的母亲。杼,织布用的梭。曾母投杼指因曾母再三听说曾参杀人,终于心生恐惧,丢下手中梭具逾墙逃走。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的灾祸。南朝梁·简文帝〈六根忏文〉:「谗言三至,曾母投杼,端木一说,越霸吴亡。」也作「曾参杀人」。
引《三国志·卷四七·吴书·吴主权传》:「朕以不明,虽有曾母投杼之疑,犹冀言者不信,以为国福。」
曾母投杼造句
暂无造句信息
曾母投杼的翻译
暂无翻译信息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