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尸走肉的意思
行尸走肉的意思解释
比喻不动脑筋;不起作用;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。行尸:会走动的尸体。
例句在他们的心目中,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,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虚表的行尸走肉而已。(峻青《不尽巨涛滚滚来》)
正音“行”,不能读作“háng”。
辨形“尸”,不能写作“师”。
辨析行尸走肉和“酒囊饭袋”;都指庸庸碌碌的人。但行尸走肉偏重在“没有灵魂”;“酒囊饭袋”偏重于“不会做事”。
谜语僵尸
用法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典故东汉人任末从小家境贫寒,他勤奋好学,始终坚持自学。他对自己要求活到老、学到老,曾经用荆条作笔,用树液加上烟灰作墨,映着月光读书。他成为一个十分博学的人,收了很多学生,他说人如果不学习就像行尸走肉一样。
行尸走肉的词典解释
词语解释
行尸走肉[ xíng shī zǒu ròu ]
⒈ 行尸:会走动的尸体。走肉: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。活死人。比喻庸碌无能,无所作为的人。
例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——晋·王嘉《拾遗记》
英a walking corpse——one who vegetates;
引证解释
⒈ 见“行尸走肉”。
⒉ 比喻徒具形骸,庸碌无为,毫无生气的人。
引晋 王嘉 《拾遗记·后汉》:“﹝ 任末 ﹞临终诫曰:‘夫人好学,虽死若存,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’”
清 王夫之 《读通鉴论·汉成帝六》:“张禹 之初,与 王根 异也,犹有生人之气也;虑及子孙而行尸走肉,遂祸人之宗社,冒万世之羞。”
李六如 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二卷第七章:“‘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’,难道你我就没有责任吗?都象你这样,那 中国 四万万人,就等于四万万行尸走肉啦。”
⒊ 比喻精神贫乏,徒有形体的反动分子。
引峻青 《不尽巨涛滚滚来》:“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,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其表的行尸走肉而已。”
郭澄清 《大刀记》第五章:“那个出卖灵魂者,只能做为一个行尸走肉继续存在于世而已!”
亦作“行尸走骨”、“行尸走肉”。 《云笈七籤》卷六十:“虽位极人臣,皆行尸走骨矣。”
清 昭槤 《啸亭续录·刘文恪》:“此等行尸走肉,亦復想啗我金耶?”
国语辞典
行尸走肉[ xíng shī zǒu ròu ]
⒈ 会走动却没有魂魄的躯体。比喻一个人徒具形骸,缺乏生气,庸碌无为。晋·王嘉也作「行尸走骨」、「行尸视肉」、「走骨行尸」、「走肉行尸」。
引《拾遗记·卷六》:「夫人好学,虽死若存;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」
《幼学琼林·卷二·身体类》:「谫劣无能,谓之行尸走肉。」
近酒囊饭袋
行尸走肉造句
1.这种外在最终使得行走本身失去了意义,使得行走者堕落为一具不折不扣的行尸走肉。
2.不二明白,他爸是没体会过得道,一旦得道,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就会消失,人就会一直活在那天里,活在真理里,活在那个女人的身体里,行尸走肉,朝露夕阳,死不死一点都不重要了。
3.的确,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,能够灿烂奔放,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,成为行尸走肉。
4.诚信是基石,没有基石就没有万丈高楼拔地而起;诚信是脊梁,没有脊梁人无法站立;诚信是灵魂,没有灵魂的人只能是行尸走肉。
5.纵使娶她,也不过是个小妾,过个三五年,还不是弃若敝屣,那样的生活有意义吗?荣华富贵也好,锦衣玉食也罢,端的还不是行尸走肉。
6.意醉神迷似得意,纸醉金迷毁前程。看似舒畅能神游,实则伤身又害体。毒瘾祸害丧心智,行尸走肉丢秉性。恣意妄为浑不觉,身陷囹圄幡然悔。国际禁毒日,远离邪恶*品,切莫追悔莫及。
7.埋头苦干,然后从不改变,就等于行尸走肉。
8.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,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,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。
9.一生只谈一次恋爱是最好的,经历的太多了,会麻木;分离多了,会习惯;换恋人多了,会比较;到最后,你不会再相信爱情;你会自暴自弃;你会行尸走肉;你会与你不爱的人结婚,就这样过一辈子。
10.从印度航空到地方电力,大量公共部门资金状况恶化,如同行尸走肉,却依然可以从国有银行借到钱。
行尸走肉的翻译
- an utterly worthless person(a walking corpse)
- живой труп(тунеядец)
- 生(い)けるしかばね
- un propre à rien(celui qui tourne ses pouces tous les jours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