席地而坐的意思解释
席:坐席。原指把坐席铺在地上坐。现多指坐在地面上。
例句(1)战士们席地而坐,谈笑风生。
(2)在营火晚会上,大家席地而坐,又说又笑,欣赏着精彩的文艺节目。
正音“坐”,不能读作“zhuò”。
辨形“坐”,不能写作“座”。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;指随便的场面。
典故唐朝时期,李茂贞因战功卓著,官运亨通。他恃功自傲,拥重兵干涉朝政,昭宗皇帝即位后,就出兵讨伐他而失败。后来李茂贞几次造反未成功,元气大伤。他的军士自由散漫惯了,经常是席地而坐,开怀畅饮,大呼小叫,只好自生自灭。
席地而坐的词典解释
词语解释
席地而坐[ xí dì ér zuò ]
⒈ 古人习惯在地上铺席,坐在席上。后泛指坐在地上。
例东坡命家人取酒,与陈季常就落花之下,席地而坐。——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
英sit on the ground;
国语辞典
席地而坐[ xí dì ér zuò ]
⒈ 古人铺席于地以为坐卧。后指就地坐下。
引《旧五代史·卷一三二·周书·世袭传一·李茂贞传》:「但御军整众,都无纪律,当食则造庖厨,往往席地而坐。」
《文明小史·第三五回》:「有上,带来的白兰地酒,慕政取出两瓶开了,大家席地而坐,一气饮尽。」
英语to sit on the ground or the floor (idiom)
法语(expr. idiom.) s'asseoir sur le sol
席地而坐造句
1.到了中午,我们在山顶上的一棵松树下面,拿出自带的干粮席地而坐,边吃边聊,好不快活。
2.战士们席地而坐,谈笑风生。
3.遥想当年,数以千计的儒生席地而坐,子游盘腿坐在台榭之上,手持角尺,案桌上摆着竹简,浑厚明亮的嗓音回荡在武城上空,悠扬顿挫的弦歌不绝于耳。
4.到了中午,我们在山顶上的一棵松树下面,拿出自带的干粮席地而坐,边吃边聊,好不快活。
5.下午的时候碰到了牛牛,我们席地而坐聊得前仰后合。毕竟自从分班以后大家就没有多少机会说知心话了,于是我们的聊天壮大起来,最后发展成了小型会议。我们互相说笑话八卦朝座谈学习近况,反正是我们这个年龄说的不是我们这个年龄说得我们都聊到了。大家在震耳的进行曲的音乐下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。
6.战士们席地而坐,谈笑风生。
7.下午的时候碰到了牛牛,我们席地而坐聊得前仰后合。毕竟自从分班以后大家就没有多少机会说知心话了,于是我们的聊天壮大起来,最后发展成了小型会议。我们互相说笑话八卦朝座谈学习近况,反正是我们这个年龄说的不是我们这个年龄说得我们都聊到了。大家在震耳的进行曲的音乐下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。
席地而坐的翻译
- sit on the ground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