困兽犹斗的意思
困兽犹斗的意思解释
困兽:被围困的野兽;犹:还、仍;斗:搏斗。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。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。
例句况困兽犹斗,背城一战,尚有不可测之事乎?(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十九回)
正音“斗”,不能读作“dǒu”。
辨形“犹”,不能写作“游”、“允”。
辨析困兽犹斗和“垂死挣扎”、“负隅顽抗”;都有“身处绝境”;还竭力挣扎的意思。不同在于:困兽犹斗重在“困”字;“垂死挣扎”重在“垂死”;“负隅顽抗”重在“负隅”;它们各自所含特殊意义不同。
谜语虎牢酣战势未休
用法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;含贬义。
典故春秋时,晋国发兵去救援被楚攻打的郑国,可是晚到了一步,郑国已投降了楚军。这时晋军主帅荀林父主张退兵,可副帅反对,最后由于意见不一致,晋军被楚军打得大败。
晋景公得到这一消息,很是气愤。晋军将领回国后,晋景公立即叫人把败军将领带上殿来,大声斥责,追究责任。那些将领见国君大发雷霆,跪在一旁,不敢吱声,过了一会,荀林父想到自己是主帅,这次大败应负有责任,就跪前一步说:“末将罪该万死,现请求一死。”
景公盛怒之下,拂袖示意卫兵来捆绑荀林父。这时,大夫士贞子上前阻止,不慌不忙地对景公说:“三十多年前,先君文公在对楚的城濮之战中大获全胜,晋国举国欢腾,但文公面无喜色,左右感到很奇怪,就问文公:‘既然击败了强敌,为何反而愁闷?’文公说:‘这次战斗,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原则,击破了楚军的左、右翼,中军主帅子玉就完全陷入被动,无法挽回败局,只得收兵。但楚军虽败,主帅子玉尚在,哪里可以松口气啊!困兽犹斗,更何况子玉是一国的宰相呢?我们又有什么可高兴的,他是要来报仇的!’直到后来楚王杀了子玉,文公才喜形于色。楚王杀子玉,是帮了我们晋国的忙。如果说楚国被先王打败是一次失败,那么,杀掉子玉是再次失败。现在您要杀掉林荀父……”
景公听了士贞子的话,恍然大悟,笑着说:“大夫别说了,我懂了,我杀了荀林父,岂不是帮了楚国的忙?这样,我们不是也将一败再败了吗?”
于是,景公当场就赦免了荀林父等将帅。
困兽犹斗的词典解释
词语解释
困兽犹斗[ kùn shòu yóu dòu ]
⒈ 虽然陷于困顿,亦争斗抵抗不休。
例困兽犹斗,况国相乎。——《左传》
英a cornered beast will still fight; even a trapped beast struggles;
引证解释
⒈ 被围困的野兽仍然搏斗。比喻处于绝境仍作竭力挣扎。今多含贬义。
引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困兽犹鬭,况人乎?”
《旧唐书·张孝忠传》:“然 恒州 宿将尚多,迫之则困兽犹鬭,缓之必翻然改图。”
梁启超 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》二十:“尼布士 以困兽犹鬭之势,抵抗颇力。”
郭沫若 《蜩螗集·颂苏联红军》:“纳粹匪徒还在企图着困兽犹斗而残喘苟延,‘无条件投降’仅仅靠着空谈绝对不能实现。”
国语辞典
困兽犹斗[ kùn shòu yóu dòu ]
⒈ 被围困的野兽尚且作最后的挣扎。比喻人在绝境中仍奋力抵抗,不肯降服。
引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「得臣犹在,忧未歇也。困兽犹斗,况国相乎?」
《后汉书·卷七一·皇甫嵩传》:「今我追国,是迫归众,追穷寇也。困兽犹斗,蜂虿有毒,况大众乎!」
反束手就擒
困兽犹斗造句
1.敌人虽然已经被包围了,但他们仍在作困兽犹斗的挣扎。
2.在铁证面前,罪犯必然是困兽犹斗,还要抵赖,我们必须做好准备。
3.虽然罪犯已落入我们的圈套,然而困兽犹斗,我们不能有丝毫大意。
4.困兽犹斗,你与其把他逼上绝路,不如给他留点退路吧!
5.在铁证面前,罪犯必然是困兽犹斗,还要抵赖,我们必须做好准备。
6.今日虽然陷入苦战,但是困兽犹斗,我们怎可轻言投降?
7.虽然敌方剩下的只是残兵败将,但是困兽犹斗,我们决不能放松警惕。
8.未免凌然困兽犹斗且背水一战反击二人,二人联名写密信给驻扎在离岛璃晓城中的凌然,劝他不如与他们联手对抗天晟朝廷,然三人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。
9.在铁证面前,罪犯必然是困兽犹斗,还要抵赖,我们必须做好准备。
10.因此,现在的情势是:扁虽然是作茧自缚,但是当扁不择手段、困兽犹斗,最后可能赔上整个民进党。
困兽犹斗的翻译
- One fights to the death in desperation.
- загнанный зверь отбивается
- ein umstelltes Wild wehrt sich verzweifelt--in einer hoffnungslosen Lage verzweifelte Anstrengungen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