缓兵之计的意思
缓兵之计的意思解释
缓:延缓。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。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。
例句这样办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。
正音“缓”,不能读作“yuán”。
辨形“计”,不能写作“技”。
谜语暂停
用法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指拖延时间,然后再想办法。
典故三国时期,孔明与司马懿在祁山作战。蜀军消灭了魏军大将郭淮、孙礼,占领了武都、阳平。张郃、戴陵等率军前去救援,被孔明打败。双方对峙了半月。孔明见司马懿不敢出战,用撤军的缓兵之计,诱使司马懿驱兵追赶,司马懿中计大败。
缓兵之计的词典解释
词语解释
缓兵之计[ huǎn bīng zhī jì ]
⒈ 使敌方延缓进军的计策。
例孔明用缓兵之计,渐退汉中,都督何故怀疑,不早追之?——《三国演义》
英the strategy of stall of immediate attack by enemy; stratagem to gain a respite;
⒉ 后用以比喻拖延时间使局势暂时缓和的策略。
例黑妮最后才采用了一个缓兵之计,拖到第二天再决定。——丁玲《太阳照在桑乾河上》
英stalling tactics;
引证解释
⒈ 延缓敌方进攻的计策。比喻暂时拖延,使事态缓和,然后俟机再动的策略。
引《三国演义》第九九回:“孔明 用缓兵之计,渐退 汉中,都督何故怀疑,不早追之?”
瞿秋白 《<鲁迅杂感选集>序言》:“所谓调和只是敌人的缓兵之计。”
国语辞典
缓兵之计[ huǎn bīng zhī jì ]
⒈ 使敌人延缓进攻的计策。比喻暂时设法拖延时间,使事态缓和的方法。
引《三国演义·第九九回》:「孔明用缓兵之计,渐退汉中,都督何故怀疑,不早追之?」
《老残游记·第二〇回》:「许大决意要杀陶三,监生恐闹出事来,原为缓兵之计,告诉他有种药水,名:『千日醉』,容易醉倒人的,并不害性命。」
缓兵之计造句
1.检察长胸有成竹地分析说:"别看这个人这么快地退回部分赃款,其实仅仅是缓兵之计,幕后还有许多勾当的。"。
2.检察长胸有成竹地分析说:"别看这个人这么快地退回部分赃款,其实仅仅是缓兵之计,幕后还有许多勾当的。"。
3.设置贸易壁垒不过是缓兵之计,根本不能真正解决问题.
缓兵之计的翻译
- trick to gain time
- план на выигрыш во врéмени
- Verschleppungstaktik(Hinhalte,Verzǒgerungsmanǒver)
- stratagème pour retarder l'ennemi(moyen dilatoire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