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鶊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鶊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鳥 部 19画 正文・亥集中

正文・亥集中

鳥部

19画

U+9D8A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:古行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居行切;《正韻》:古衡切,𡘋音庚 —— 鶬鶊,鳥名。大於鴝鵒,毛黃色,羽及尾黑色相閒,雌雄雙飛,鳴音如織機聲。一作倉庚。爾雅・釋鳥》:倉庚,鵹黃也。禮・月令》:仲春倉庚鳴。正字通》:倉庚,黃鸝也。雙飛相麗曰黃鸝,以黃色黑章曰黧黃,以鳴嚶嚶曰黃鶯。詩疏》云:或謂之黃栗留,或謂之黃袍。詩・豳風》:倉庚于飛,熠燿其羽。揚子《方言》:齊人謂之搏黍,冬藏谷中,二月始鳴。荆州志》:農人冬月於田中掘二三尺,得土堅圓如卵,破之則鳥在焉。無復羽毛,春始生羽,破土而出。又,《山海經》云:黃鳥,食之不妒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中,康熙部首是鳥部

〔鶊〕字拼音是gē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庚、鳥

〔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gēng] ⑴ 见“鹒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