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騫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騫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馬 部 20画 正文・亥集上

正文・亥集上

馬部

20画

U+9A2B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:丘乾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丘虔切;《正韻》:苦堅切,𡘋音愆。說文》:馬腹縶也。【徐曰】馬腹病。

又,虧也。詩・小雅》:如南山之壽,不騫不崩。前漢・鼂錯傳》:外無騫污之名。

又,輕儇躁進貌。柳宗元〈乞巧文〉:沓沓騫騫。

又,姓。風俗通》:漢金城騫包。又,唐有侍中騫味道。

又,《五音集韻》:怯建切,攐去聲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九件切,音蹇 —— 駑也。〇【按】鶱騫二字音訓不同,以字書正之,鶱音掀,从鳥,註飛貌;騫音愆,从馬,註馬病,又虧也。文人相承,以騫爲掀舉之義,押入先韻,非也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馬部

〔騫〕字拼音是qiā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𡨄、馬

〔騫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馬,寒省聲。本义是馬腹病,指腹部虧損低陷。

〔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iān] ⑴ 〈書〉高舉,飛起⑵ 虧損:“如南山之壽,不~不崩”。⑶ 同“搴”,拔取。⑷ 同“褰”,揭起衣服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