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原文
《唐韻》:胥里切;《集韻》:想止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想里切,𡘋音枲。《說文》:思之意。《廣韻》:言且思之。
义又,《類篇》:直言也。
义又,懼貌。《荀子・議兵篇》: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。
又,人名。《宋史・宗室表》:武翼郎士諰。又,《集韻》:息改切,顋上聲。《類篇》:語也。
又,《廣韻》:山隹切;《集韻》:所隹切,𡘋音籭。《說文》:義同。又,《類篇》:語失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塢皆切,隘平聲。《類篇》:呼彼之稱。
义《說文》本作謥,《字彙》同「葸」。
康熙字典注解
〔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諰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xǐ、shāi、ā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思。
〔諰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ǐ] ⑴ 忧惧:“四方有志之士~~然,常恐天下之久不安。”⑵ 一边说话一边思考。⑶ 直言。㈡ [shāi] ⑴ 语有所失。㈢ [āi] ⑴ 呼叫人称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