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蠖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蠖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huò

虫 部 20画 正文・申集中

正文・申集中

虫部

20画,

U+8816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烏郭切;《韻會》:屋郭切,𡘋音艧。說文》:尺蠖,屈伸蟲也。爾雅・釋蟲》:蠖,尺蠖。【註】蝍𧑙。揚子《方言》:蝍𧑙謂之尺蠖。易・繫辭》:尺蠖之屈,以求伸也。𡌨》:今人布指求尺,一縮一伸,如蠖之步,謂之尺蠖,豈放是乎。尺蠖似,食葉,老亦吐絲作室。

又,桑上蟲也。韓愈詩:桑蠖見虛指。

又,《集韻》:王縛切,音籰 —— 蠖略,行步進止之貌。前漢・司馬相如傳》: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。

又,蠖濩,退藏貌。揚雄〈甘泉賦〉:蜵蜎蠖濩之中。

又,溫蠖,猶昬憒。史記・屈原列傳》: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之溫蠖乎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

〔蠖〕字拼音是huò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蒦,五行属

〔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uò] ⑴ 〔尺~〕尺蠖蛾的幼虫,生长在树上,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地前进,是害虫。简称“蠖”,如“~屈”(喻人不得志,屈身退隐。意为暂时的屈身是为求得日后的伸展)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