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蔞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蔞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lóu

艸 部 17画 正文・申集上

正文・申集上

艸部

17画

U+851E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落侯切;《類篇》、《韻會》:郎侯切;《正韻》:盧侯切,𡘋音樓。玉篇》:蒿屬。爾雅・釋草》:蔞,蒿也。詩・周南》:言刈其蔞。【疏】葉似艾,正月根芽生,莖正白,生食之脃美。楚辭・大招》:吳酸蒿蔞,不沾薄只。【註】言爚蔞蒿以爲齏也。

又,賈子《新書》:古者胎敎之道,七月而就蔞室。

又,地名。後漢・王常傳》:收散車入蔞谿。

又,《唐韻古音》:力朱切,音慺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廣韻》:力主切,音縷 —— 草可烹魚。

又,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〔註〕:等爲萭蔞,以運輪上,輪中萭蔞,則不匡刺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力九切,音柳 —— 喪車飾也。禮・檀弓》:設蔞翣。【註】棺之牆飾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蔞〕字拼音是lóu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婁

〔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óu] ⑴ 见“蒌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