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蓯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蓯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艸 部 17画 正文・申集上

正文・申集上

艸部

17画

U+84EF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作孔切;《集韻》:祖動切,𡘋音總 —— 菶蓯,草貌。又,《韻會》:草名。爾雅・釋草》:須葑蓯。

又,《廣韻》:草貌。

又,《集韻》:七恭切,音鏦。類篇》:肉蓯蓉,藥名。

又,荀勇切,音竦 —— 𧘂蓯,相入貌。史記・司馬相如傳》:騷擾𧘂蓯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蓯〕字拼音是cō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從

〔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] ⑴ 〔葑蓯〕即芜菁。 [cōng] ⑴ 〔蓯蓉〕药草肉苁蓉、草苁蓉的统称。 [s] ⑴ 〔衝蓯〕相入貌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