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蒻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蒻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ruò

艸 部 16画 正文・申集上

正文・申集上

艸部

16画

U+84BB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而灼切,音弱。說文》:蒲子,可以爲平席。【徐曰】按,蒻蒲下入泥白處,卽根上初生,萌葉時殼也。書・顧命》:敷重底席。【註】底,蒻苹也。

又,蒟蒻,菜名。左思〈蜀都賦〉:其圃則有蒟蒻茱萸。【註】蒻,草也。古今註〔即《古今注》〕:揚州人謂蒻爲班杖,不知食之。

又,《集韻》:昵角切,音搦 —— 𦯏蒻,豆也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蒻〕字拼音是ruò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弱

〔蒻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ruò] ⑴ 嫩蒲草:“采~无人到,生莎满径荒。”⑵ 细蒲席。⑶ 莲茎入泥的白色部分(俗称“藕鞭”):“藕芽种者最易发,其芽穿泥成白~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