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萩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萩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qiū

艸 部 15画 正文・申集上

正文・申集上

艸部

15画,

U+8429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七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雌由切,𡘋音秋。說文》:蕭也。爾雅・釋草》:蕭萩。【註】卽蒿。左傳・襄十八年》:秦周伐雍門之萩。

又,通楸,木名。管子・禁藏篇》:當春三月,萩室熯造。【註】萩木鬱臭,以辟毒氣,故燒之新造之室。前漢・貨殖傳》:山居千章之萩。

又,《史記・朝鮮列傳》:封隂爲萩苴侯。【註】屬渤海。

又,《五經文字》:子遙切,音椒。榖梁傳・文九年》:楚子使萩來聘。集韻》或作菽。

又,《玉篇》、《廣韻𡘋子小切 —— 義同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萩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萩〕字拼音是qiū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秋,五行属

〔萩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iū]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蒿类植物。⑵ 古同“楸”,木名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