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茷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茷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艸 部 12画 正文・申集上

正文・申集上

艸部

12画

U+8337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符廢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房廢切,𡘋音吠 —— 草葉多也。左傳・僖二十八年》:使茅茷代之。柳宗元〈始得西山宴游記〉:斫榛莽,焚茅茷。

又,博蓋切,音貝 —— 義同。

又,房越切,音伐 —— 義同。

又,蒲蓋切,音斾。詩・魯頌》:其旂茷茷。【傳】茷茷,言有法度也。又,《左傳・定四年》:綪茷、㫋旌。【疏】茷,卽斾也;綪茷之下,更言㫋者,茷是旗尾,㫋是旗身。

又,《類篇》:北末切 —— 同「茇」,草根也。春草根枯,引而發之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茷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伐

〔茷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á] ⑴ 草叶茂盛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