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茆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茆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máo

艸 部 11画 正文・申集上

正文・申集上

艸部

11画,

U+8306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莫飽切,音卯。韻會》:鳧葵。鄭小同云:蓴菜草。詩・魯頌》:思樂泮水,薄采其茆。【陸璣疏】茆與荇菜相似,葉大如手,赤圓,有肥者著手滑不得停,莖大如匕柄,葉可以生食,又可鬻,滑美。江南人謂之蓴菜,或謂之水葵,諸陂澤中皆有。于寶〔于寶之「于」,當為「干」字形誤〕云:今之𪁗蹗草,堪爲葅,江東有之。又云或名水戾。一云今之浮菜,卽猪蓴是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通䓮,草叢生也。

又,與茅通。周禮・天官・醢人》:茆菹。【鄭註】讀作茅。說文》、《玉篇𡘋音柳。註詳𦯄字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茆〕字拼音是má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卯,五行属

〔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máo] ⑴ 同“茅”。⑵ 姓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