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苧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苧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艸 部 11画 正文・申集上

正文・申集上

艸部

11画

U+82E7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直呂切;《集韻》:丈呂切,𡘋音佇 —— 草名,可爲繩。張衡〈南都賦〉:其草則藨苧蘋莞。王褒〈僮約〉:多取蒲苧,益作繩索。本草》:取苧根和米粉爲餠禦饑,味甘美。

又,苧蘿,山名。吳越春秋》:苧蘿山鬻薪之女,曰西施、鄭旦。

又,《集韻》:陳如切,音除 —— 義同。又,通作紵。詩・陳風》:東門之池,可以漚紵。【註】苧同,亦作芧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苧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hù、ní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宁

〔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ù] ⑴ 同“苎”。 [níng] ⑴ 有机化合物,有香味的液体,存在于柑橘类果皮中,供制香料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