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腶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腶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肉 部 15画 正文・未集下

正文・未集下

肉部

15画

U+8176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:丁貫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都玩切,𡘋音鍛。集韻》:腶脩,捶脯施薑、桂也。禮・郊特牲》:大饗尚腶脩而已。【釋文】加薑、桂曰腶脩。公羊傳・莊二十四年》:然則曷用棗栗云乎,腶脩云乎。【註】腶脩者,脯也。

又作鍛。左傳・哀十一年》:進稻醴、粱糗、腶脯焉。【釋文】腶,亦作鍛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腶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

〔腶〕字拼音是du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段

〔腶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uàn] ⑴ 〔腶脩〕经过捶捣加上姜桂制成的干肉。《集韻•换韻》:“腶脩,捶脯施薑桂也。”《儀禮•有司徹》:“入于房,取腹與腶脩,執以出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