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腫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腫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肉 部 15画 正文・未集下

正文・未集下

肉部

15画

U+816B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之隴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主勇切,𡘋音種。說文》:癰也。廣韻》:疾也。周禮・天官・瘍醫》:掌腫瘍、潰瘍、金瘍、折瘍之祝藥,劀殺之齊。【註】腫瘍,㿈而上生創者。爾雅・釋訓》:腫足爲尰。【疏】膝之下有瘡腫,是涉水所爲。

又,膚肉浮滿也。史記・倉公傳》:後五日當𦡈腫。前漢・五行志》:公閉門而泣之,目盡腫。後漢・梁皇后紀》:從閒以來,加以浮腫。

又,《釋名》:腫,鍾也,寒熱氣所鍾聚也。

又,《增韻》:脹也。管子・輕重篇》:無鹽則腫。

又,瘣也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輪人》:旁不腫。【註】瘣也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

〔腫〕字拼音是zhǒ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重

〔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ǒng] ⑴ 见“肿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