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肝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肝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gān

肉 部 9画 正文・未集下

正文・未集下

肉部

9画,

U+809D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古寒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居寒切,𡘋音干。說文》:木藏也。生於木,魄所藏。正字通》:左三葉,右四葉,以膽爲府,附脊第九椎爲陽中,少陽通於春氣。〈素問〉曰:肝者,將軍之官,謀慮出焉。釋名》:肝,幹也,五行屬木,故其體狀有枝幹也。凡物以大爲幹。詩・大雅》或燔或炙〔傳〕:炙用肝。禮・月令》:其祀門,祭先肝。淮南子・精神訓》:肝爲風。

又,《白虎通》:肝之爲言扞也。

又,肝榆,海外國名。山海經》:肝榆之尸,在大人北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

〔肝〕字拼音是g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干,五行属

〔肝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肉,干声。本义是肝脏。

〔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gān] ⑴ 人或动物体内最大的消化腺,有合成与贮存养料、分泌胆汁、解毒等功能⑵ 中医学指五脏之一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