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羶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羶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羊 部 19画 正文・未集中

正文・未集中

羊部

19画

U+7FB6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:式連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尸連切,𡘋音膻。說文》:羴,或从亶。羊臭也。玉篇》:羊脂也,羊氣也。周禮・天官・內饔》: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。【註】羶謂羊也。

又,《禮・月令》:其臭羶。【疏】凡草木所生,其氣羶也。

又,《呂氏春秋》:草食者羶。【註】草食者,食草木,謂麞鹿之屬,故其臭羶也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羶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羊部

〔羶〕字拼音是sh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⺶、亶

〔羶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hān] ⑴ 羊的气味。《説文•羴部》:“羴,羊臭也。羶,羴或从亶。”⑵ 羊油。《玉篇•羊部》:“羶,羊脂也。”⑶ 气味。《廣雅•釋器》:“羶,臭也。”⑷ 令人爱慕的。《莊子•徐无鬼》:“舜有羶行,百姓悦之。”⑸ 向往,趋附。明沈德符《萬曆野獲編•璽丞改吏部》:“薄冷局而羶熱地者,可以思矣。”⑹ 通“馨”。香气。《禮記•郊特牲》:“故既奠,然後焫蕭合羶薌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