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罍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罍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léi

缶 部 21画 正文・未集中

正文・未集中

缶部

21画

U+7F4D

𦉩

康熙字典原文

古文: 𦉩

廣韻》:魯回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盧回切,𡘋音雷。說文》:櫑,或从缶作罍,目酒尊,刻木作雲雷,象施不窮也。詩・周南》:我姑酌彼金罍。【釋文】罍,酒尊也。韓詩》云:天子以玉飾,諸侯大夫皆以黃金飾,士以梓。周禮・春官・司尊彝》:皆有罍,諸臣之所酢也。【疏】尸酢賔長,卽用罍尊。爾雅・釋器》:彝卣罍器也。小罍謂之坎。【註】罍,形似壷,大者受一斛。【疏】罍者,尊之大者也;雖尊𤰞飾異,皆得畫雲雷之形,以其云罍取于雲雷故也。

又,《周禮・春官・鬯人》:凡祭祀社壝用大罍。【註】大罍,瓦罍。

又,《禮・明堂位》:山罍,夏后氏之尊。【註】山罍,亦刻而畫之爲山雲之形。

又,《集韻》:倫追切,音纍 —— 義同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缶部

〔罍〕字拼音是lé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畾、缶

〔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éi] ⑴ 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。小口,广肩,深腹,圈足,有盖,多用青铜或陶制成。⑵ 盥洗用的器皿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