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絓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絓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糸 部 12画 正文・未集中

正文・未集中

糸部

12画

U+7D53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:苦緺切;《集韻》:空緺切,𡘋音咼。說文》:繭滓絓頭也。一曰以囊絮練也。急就篇》〔註〕:紬之尤麤者曰絓,繭滓所抽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公懷切,音乖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音畫;《正韻》:古畫切,音卦。玉篇》:止也、有行礙也。廣韻》:絲結。左傳・桓三年》:驂絓而止。【疏】驂馬在衡外,挽靷每絓於木,曲頸不當衡故也。又,〈成二年〉:驂絓于木而止。【註】驂馬絓也。

又,《前漢・班固敘傳》:不絓聖人之罔。【註】師古曰:絓,讀與挂同。

又,《楚辭・涉江》:心結絓而不解。【註】絓,懸也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絓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guà、kuā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圭

〔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guà] ⑴ 绊住:“车~于木而止。”⑵ 触犯。⑶ 构成。⑷ 独特。 [kuā] ⑴ 缫茧时弄结了的丝。⑵ 用袋子装着丝绵在水中淘洗。⑶ 紬,一种粗绸子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