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猱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猱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náo

犬 部 13画 正文・巳集下

正文・巳集下

犬部

13画,

U+7331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奴刀切,音峱。玉篇》:獸也。廣韻》:猴也。詩・小雅》:⽏敎猱升木。【傳】猱,猨屬。【箋】猱之性善登木。【疏】猱則猿之輩屬,非猨也。陸璣云:猱,獼猴也。楚人謂之沐猴,老者爲玃,長臂者爲猿,猿之白腰者爲獑胡;獑胡、猨,駿捷於獼猴,然則猱、猨其類大同「也」。𡌨》:狨,一名猱。顏氏以爲其尾柔長可藉,制字从柔,以此故也。爾雅・釋獸》:猱、猨善援。【疏】猱,一名蝯 —— 善攀援樹枝。

又,《爾雅・釋獸》:蒙頌,猱狀。【疏】蒙頌,一名蒙貴,狀似猨,故曰猱狀。

集韻》本作夒,或作獿、獶、蝚。

又,《集韻》:而由切,音柔 —— 或作夒,通作蝚。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𡘋女救切,音糅 —— 義𡘋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乃豆切,音耨 —— 義同。詩・小雅》:猱升木。沈重讀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猱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犬部

〔猱〕字拼音是ná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犭、柔,五行属

〔猱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náo]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猴。⑵ 古琴弹奏的一种指法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