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犛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犛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牛 部 15画 正文・巳集下

正文・巳集下

牛部

15画

U+729B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莫交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謨交切,𡘋音茅。說文》本作犛,長髦牛也。从牛,𠩺聲。玉篇》:獸如牛而尾長,名曰犛牛。〈楚語〉:巴浦之犀、犛、兕、象。【註】犛,莫交切。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𤛑旄獏犛。【註】犛,一音茅,或以爲貓牛,毛可爲翿是也。集韻》或作氂、斄、髦,通作貓。廣韻》書作犛。

又,《集韻》:謨袍切,音毛 —— 本作氂,犛牛尾也。或作斄。〈楚語〉犀犛。【註】犛,亦作旄。

又,《廣韻》:里之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陵之切,𡘋音釐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玉篇》:牛黑色。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獏犛〔註〕:張揖曰:犛牛,黑色,出西南徼外。班固〈西都賦〉:頓犀犛。

又,《集韻》:鳴龍切,音氂 —— 羌中牛名。李登說。

又,《廣韻》:落哀切;《集韻》:郎才切,𡘋音來。廣韻》:關西有長尾牛。集韻》或作氂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犛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牛部

〔犛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máo、lí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𠩺、牛

〔犛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máo] ⑴ 同“牦”,牦牛。 [lí] ⑴ 〔~靬( qián )〕中国汉代西域国名。又汉代张掖郡县名,在今甘肃省永昌县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