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燔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燔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fán

火 部 16画 正文・巳集中

正文・巳集中

火部

16画,

U+71D4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附袁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符袁切,𡘋音煩。說文》:𤑔也。玉篇》:燒也。廣韻》:炙也。詩・小雅》:或燔或炙。【箋】燔,燔肉也;炙,炙肝也。又,〈大雅〉:載燔載烈。【傳】傳火曰燔。

又,與膰通。左傳・襄二十二年》:與執燔焉。【釋文】燔,又作膰,祭肉也。又,〈定十四年〉:腥曰脤,熱曰燔。孟子》:燔肉不至。

又,《集韻》:焚,古作燔。註詳八畫。

又,叶汾沿切。左思〈魏都賦〉:琴高沈水而不濡,時乗赤鯉而周旋;師門使火以驗術,故將去而焚燔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燔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

〔燔〕字拼音是f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火、番,五行属

〔燔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火,番声。本义是焚烧。

〔燔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án] ⑴ 焚烧:“~诗书而明法度”。⑵ 烤肉使熟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