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災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災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zāi

火 部 7画 正文・巳集中

正文・巳集中

火部

7画

U+707D

𤆎,𦸜

康熙字典原文

古文: 𤆎𦸜

唐韻》:祖才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將來切,𡘋音哉。說文》:天火也。春秋・桓十四年》:御廩災。

又,《玉篇》:害也。書・堯典》:眚災肆赦。【傳】過而有害,當緩赦之。左傳・僖十三年》:天災流行,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。

又作菑。詩・大雅》:無菑無害。

亦作甾。史記・秦始皇紀》:甾害絕息。

又,叶子之切。史記・筴傳》:十有二月,日至爲期,聖人徹焉,身乃無災。

又,叶將侯切。班固〈幽通賦〉:震鱗漦于夏庭兮,帀三正而滅周;巽羽化于宣宮兮,彌五辟而成災。

說文》本作烖,或作灾,籀文作災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

〔災〕字拼音是zā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巛、火

〔災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火焚屋的形狀。小篆從川,表水;從火。水火都是災禍之源。本义是火災。

〔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āi] ⑴ 原指自然發生的火災。後泛指各種自然的或人為的禍害。⑵ 焚燒。⑶ 餘燼。⑷ 罪惡;錯誤。⑸ 指疾病或個人遭遇的不幸。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