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滫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滫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xiǔ

水 部 15画 正文・巳集上

正文・巳集上

水部

15画

U+6EEB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思酒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息有切,𡘋音醙。說文》:久泔也。淅米汁。禮・內則》:滫瀡以滑之。【註】滫,泔也。

又,溲也。秦人謂溲曰滫。荀子・勸學篇》:蘭根與白芷,漸之滫中。

又,《唐韻》:息流切;《集韻》:思流切,𡘋音脩。又,《集韻》:疎鳩切,音搜。又,息救切,音秀 —— 義𡘋同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滫〕字拼音是xiǔ,左中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脩

〔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iǔ] ⑴ 泔水,已酸臭的淘米水:“兰槐之根是谓芷,其渐之~”。⑵ 古烹调方法之一,用淀粉拌和食物使之柔滑。⑶ 小便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