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溽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溽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水 部 14画 正文・巳集上

正文・巳集上

水部

14画,

U+6EBD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而蜀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儒欲切,𡘋音辱。說文》:濕暑也。禮・月令》:土潤溽暑。

又,《博雅》:濕也。郭璞〈江賦〉:林無不溽。

又,濃厚也。禮・儒行》:其飮食不溽。【註】恣滋味爲溽,溽之言欲也。【疏】言飮食尚質不濃厚也。

又,水名。穆天子傳》:巳酉〔己酉〕,天子飮于溽水之上。

又,楊氏《古音》:人余切。古《歸藏易・需卦》作溽字,同「濡」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溽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辱,五行属

〔溽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辱声。本义是湿热。

〔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rù] ⑴ 湿润;闷热⑵ 味深厚:“其饮食不~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