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毚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毚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比 部 17画 正文・辰集下

正文・辰集下

比部

17画

U+6BDA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:士咸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鋤咸切,𡘋音讒。說文》:狡兔也。一曰兔之駿者。詩・小雅》:躍躍毚兔,遇犬獲之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毚兔聮掾。

又,檀名。〈孔子世家〉〔註〕:皇覽曰:孔子冢有毚檀之樹。索隱》曰:毚檀,檀樹之別名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初銜切,音欃 —— 辰星別名。

集韻》:或从犬作㺥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比部

〔毚〕字拼音是chá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㲋、兔

〔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hán] ⑴ 狡猾⑵ 贪:“何~欲之有?”⑶ 古代农具;也作兵器,后作“鑱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